西安市国资委2020年工作要点

总体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省国资系统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发展“三个经济”,以管资本为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水平,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加强企业党的建设,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20345”高质量发展“双胜利”。

国有资本主要经营指标预期目标: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增长15%以上;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以上。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投资,实现“20345”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紧抓发展难得机遇稳增长。保持发展战略定力,抓住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疫情过后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大西安“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迎接“十四运”、推进十项重点工作等大批良好发展机遇,用足用活政策,确保全年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严格的警戒线管控制度,指导企业通过加大直接融资、引进战略投资、债转股等手段,调整优化债务结构,市属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降低1个百分点。强化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坚持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估机制,对近5年来投资项目投资成效进行检查,竞争性投资项目亏损面超过60%的企业严控进行新的投资,并由投资单位拿出办法“止血”。加强对监管企业年度审计的统筹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出台《市属企业总会计师履职管理办法》和《市属企业总法律顾问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落实总法律顾问制度和总会计师委派轮岗制度。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严控环保风险,市属企业所有项目必须全部达到环保要求,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支撑大西安“三个经济”发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大西安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国有企业的支撑作用。强化交投集团、航投集团、城投集团市场化运作和投资能力,加快铁路、公路、航空、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航投集团引进两架干线飞机,不断增加西安出港航班,将幸福航空主运营基地迁回西安。强化西旅集团,特别是西安旅游、西安饮食、曲文投等文化旅游类上市公司作用,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培育文化旅游精品,拓展市场巩固品牌。指导物资总公司,积极利用现有土地、人才、市场优势,盘活闲置资产,提升竞争力和效益。加快西城发集团高陵幸福社区等项目投资,实现市属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以上。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业合作,积极参与省国资委项目考察团,加快推动市属企业“走出去”。

(四)强化质量效益考核。修改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强化对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和效益、科技创新、资本回报率等关键指标的考核。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税收贡献、企业扭亏、管理层级压缩、闲置资产盘活、处置“僵尸企业”、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进行单项考核奖励。完善激励措施,建立突出贡献奖励办法,形成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收入决策机制,充分调动企业领导人员和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新力。

(五)促进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国企之家”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工作制度,切实发挥服务合作平台作用,实打实地用心服务,为中省企业解决驻地有关问题,推动各级国有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支持市属国有企业之间利用资源优势“抱团取暖”。认真组织好“中央企业与陕西融合发展”各项工作。

(六)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落实中省市疫情防控精神,按照属地管理要求,主动作为,形成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合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管控主体责任,完善管控措施,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按照市政府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落实市属国有企业减免非国有企业房租、“欠费不停供”等措施。

(七)全方位服务支持企业发展。改进工作作风,建立清单帮助每户企业解决1-2个最现实最紧迫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每季度召开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分析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对完不成经营业绩的企业提出警示或约谈负责人。用好国有资本收益,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鼓励企业创新。深化银企合作,帮助企业争取低息贷款。

二、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一流企业

(八)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应改尽改、能改快改”的原则,全面推进竞争类企业混改,优选合作伙伴,着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确保混则必成,实现竞争类国有企业混概率达到50%支持有条件的公共服务类和功能类企业有序混改。新成立的竞争类企业必须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或股权多元化企业,把是否具有外部投资,形成产权多元作为衡量新设企业可行性的重要标准。

(九)强化重组整合。推动市属企业专业化重组整合,减少同质化竞争,形成规模优势、专业优势和整体效能优势,培育龙头企业,在3年内形成1-2户中国500强企业。推进竞争类企业战略性重组,坚持将优质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经营,将企业资源交付给优秀企业家管理。兼并落后和营业收入不高的企业,淘汰产能落后企业。由主管单位负责,消灭空壳企业。用好上市公司“壳资源”,推动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提升资产证券化率。加快推进西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等企业和陕西建工的资产重组工作。

(十)提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专业能力。扩大“两类”公司试点范围,调整优化“5+11”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格局,探索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引导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战略性核心业务控股为主,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运作等,推动产业集聚、化解过剩产能、促进转型升级、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引导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为目标,以财务性持股为主,通过股权运作、基金投资、培育孵化、价值管理、有序进退等方式,着力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做大做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储备企业,布局农业、方便食品、商超等产业,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

(十一)完成公司制改制压实各主管单位责任,列出时间表,严格改制程序,保障职工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完成统一监管前市级各部门管理企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指导各区县、开发区完成所属企业的公司制改制,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依照《公司法》规范运营。

(十二)强化上市公司管理。加强对现有上市公司管理,指导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比重,重视市值管理,增强造血功能,提升经营效益,加快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支持陕鼓动力打造千亿市值上市公司。落实“龙门行动”计划,积极储备市属国企上市后备资源,支持市属企业并购境内上市公司,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十三)出清国有“僵尸企业”。总结“僵尸企业”处置试点工作,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操作的工作经验,严格按照处置程序,建立破产注销绿色通道,正确处理“僵尸企业”处置和保持社会稳定关系,年底前实现“僵尸企业”清零。

三、以管资本为主完善监管体制,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十四)转变国资监管职能。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国资监管机构职能,完善权责清单,推进国资监管机构向管资本布局、资本运作、资本收益、资本安全和党的建设方向转变,提升企业市场运作和反应能力。

(十五)加大简政放权工作力度。进一步梳理监管事项,全面清理国资监管文件,以制度规范保障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优化国企改革程序,简化审批流程,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扩大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范围,在每户市直属企业中选择1户二级企业开展试点,依法把应由企业行使的权力下放给企业,增强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十六)改善国资监管方式。改变重审批、轻监督等带有行政化色彩的履职方式,以产权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依靠公司章程,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履行出资人职责,将监管要求转化为股东意志。加强对参股企业的管理,防止“只投不管”。加快建设国资信息监管平台,完成一期投资建设,加强对企业财务统计、产权登记等的实时监控,切实提高监管的及时性、有效性、透明性。各区(县)国资监管机构要积极谋划,实现上下对接、数据共享。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定出台《西安市市属企业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办法》,加大追责力度,构建监督、整改和责任追究工作闭环。

(十七)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启动国资监管立法工作,做好《西安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的调研论证起草等工作。坚决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省国资委关于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的重大决策部署,市国资委在主动接受国务院国资委和省国资委领导监督的同时,积极认真对区县、开发区国资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区县、开发区国资监管机构要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国资监管机构出台的政策文件和工作部署,切实做到上下贯通、步调一致。

(十八)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即将出台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精神,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流企业、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为目标,从全局角度科学谋划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蓝图,细化明确路线图和施工图。督促指导市属各监管企业和各区县、开发区国资监管机构同步编制“十四五”规划。

四、加快推进企业创新发展,提升管理经营效益

十九)聚焦短板强化协同创新。发挥西安科技资源优势,支持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科技研发企业、军工企业深度合作,建立高效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提升竞争优势。每户市属企业新技术转化项目不少于1个。支持工投集团紧盯新材料、新能源等硬科技,加快培育更具优势、更具活力的发展新动能体系。将企业创新研发投入视同利润,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力争竞争类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在陕鼓集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并创建成市属国有科技成果转化综合平台

(二十)突出企业主业发展。逐户明确企业主业,引导市属企业做精主业,原则上每户企业主业不超过3个,每户企业做强做优做大1个主业。加快非主业资产整合,对不同企业间的非主业资产,采取市场化交易、资产置换、关停退出、无偿划转等方式,实现整合提升。

(二十一)减少企业法人户数。压缩企业管理层级,加大对四级及以下企业清理力度,原则上企业集团管理层级不超过四级。通过重组整合、清理非主业资产和低营收企业、压缩管理层级等,减少市属企业法人户数200户以上。

(二十二)加大扭亏增盈力度。对连续亏损超过两年的企业,按管理权限一企一策制定扭亏方案。年底前,连续经营性亏损超过三年未扭亏为盈的竞争类企业,坚决予以“消灭”,确保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额下降50%以上。市国资委成立专项工作组,统计分析研判,指导督促各监管企业做好扭亏增盈工作。各监管企业参照成立相应机构,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完成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物业职能移交区县管理工作和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为企业轻装上阵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环境。

(二十三)盘活闲置资产。持续梳理盘活“闲置”和未开发利用国有资产,最大化释放国有资本潜能,提升企业效益。加大检查和督促力度,提高盘活比例和盘活效益率。

(二十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市委工作要求,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工作责任,倒排工期,加速推进标缝厂搬迁改造工作,确保到2020年底完成生产厂区搬迁工作。以五环集团搬迁改造为契机,强力推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建成无纺布和医用口罩、防护服等生产线,确保到2020年底具备生产条件。

(二十)强化管理创新。发挥“国资智库”作用,鼓励专家驻企调研。组织专家对各监管企业逐户进行研判,帮助企业找准问题、制定对策、加快推动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推进管理变革,整治监管企业行政化机关化色彩浓厚、官本位思想强、市场经营能力弱、管理效率低下、大而弱小而全等问题,促进集团公司放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按照市场化规则监管企业。指导监管企业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真正形成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经营运转机制引导企业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提升营销手段,创造市场。

五、毫不动摇加强党的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有为的国资干部职工队伍

(二十六)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头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西安工作和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教育引导全系统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推动党建双百品牌点面相融,升级党建品牌,打造10户企业成为一流党建示范企业。搭建党建智慧云平台,推进国企党建信息化建设。固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法经验,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引领,举办市国资委系统第二届运动会和第二届职工文艺汇演。

(二十七)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坚持好干部标准,做好企业领导人员调整配备和管理教育。对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担当作为情况进行调研,选准考实企业领导人员。出台《市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市属企业董事会管理暂行办法》和《市属企业外部董事管理办法》,提高董事会决策水平。理顺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大胆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在国资委管理权限范围内,每户企业领导人员中至少有1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激发经理层活力,选择2-3户企业开展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理层试点。加大国资委机关和企业的干部交流,提高干部综合能力。建立市属国有企业家后备人才库。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在国资委管理权限范围内,在亏损企业不提拔重用或推荐使用干部。评选表彰一批优秀企业家、国企工匠、科技突出贡献者,鼓励干部职工扎根基层创新创业。

(二十八)积极履行政治社会责任。强化全市国有企业党委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的主体责任,抓好平安西安建设、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领域工作落实。组织引导市域国有企业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积极发挥资本、管理、技术、市场优势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促进涉贫区县产业发展,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增加职工收入,确保职工最低收入水平达到或超过5000/月。

(二十九)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整治“四风”,严格规范企业领导人员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深化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持续强化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紧盯重要节点、关键少数,及时开展警示教育,扎牢制度笼子,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创建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以“零容忍”的态度,从严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