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与共和国一同成长

利君企业的红色传承与创新发展

 

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与共和国一同成长

——利君企业的红色传承与创新发展

吕星炜

穿越岁月长河,踏过荒滩荆棘,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百年的峥嵘岁月,迎来了建党百年的盛世华诞。1938年始建于陕甘宁边区利君企业的前身——八路军卫生材料厂也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与伟大的新中国一同奋斗,一同成长。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一代又一代的利君人在党的领导下,为了光荣与梦想,艰苦创业,奋斗拼搏,曾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边区人民的制药疗伤做出过突出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体利君人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艰苦建厂,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实施“产品、营销、科技、管理、文化和机制”六大创新,推行品牌战略,发展新型制剂、现代中药营销转型等,推进企业创新发展。

第一篇章  战火硝烟中诞生的八路军卫生材料厂

1938年夏秋,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际,为解决八路军和边区人民救护医疗药品和卫生材料严重紧缺的问题,中央军委决定自力更生,筹办药厂。于是,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个制药企业——八路军卫生材料厂在陕甘宁边区诞生了。

当时,八路军和边区政府的经费非常困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宋庆龄发起成立了“保卫中国同盟”(后更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吸收中外进步人士,争取国际援助,给八路军资助资金、药品和医疗设备。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八路军卫生材料厂于1939年1月1日正式投产,厂址选在陕甘宁边区南部的赤水县(陕西旬邑县)清水源吕家村,李维祯同志任厂长。

_20210618095052

(1938年 建厂初期在陕西省赤水县)

根据当时的条件,卫生材料厂只能采用手工方式生产。在简陋的工房里,运用简单的工具,药厂职工仅用三个月时间就生产出10多种针剂、片剂和20多种片、膏、丹等中成药及药棉、纱布等,为边区军民和前线抗战将士治病疗伤发挥了关键作用。

_20210618095057  _20210618095116

(用手摇压片机生产片剂)     (制剂药品包装)

1939年夏秋,国民党推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不断在地处陕甘宁边区的旬邑制造“摩擦事件”,导致卫生材料厂无法正常生产,工厂迁到距延安百余公里的安塞县高桥区西河口村。全场职工自己动手,挖土窑14孔,建工房46间,当年8月,工厂在新址恢复生产。

在西河口时,全厂试验研究、学习训练蔚然成风。军队需要什么,厂里就千方百计地试制、生产什么。当时,针对部分将士由于艰苦长征、连年战斗、营养不良造成的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贫血等病症,研制成的中药“壮尔神”在延安风行一时。

为提高制药水平,厂里专门举办制药训练班。第一期训练班由中国医科大学调来的李广训负责筹办。在第一期训练班毕业前夕,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姜齐贤都为卫生材料厂题词。毛泽东的题词是:“制药疗伤,不怕封锁,是战胜敌人的条件之一。”朱德的题词是:“加紧团结,努力生产,多造药品,输运前线,医好战士,打大胜仗。”1940年7月,卫生材料厂编辑出版了《抗战新药集》,作为“献给抗战3周年纪念”的礼物,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同志亲笔题写了书名。

  _20210618095106                _20210618160625

(毛泽东同志 1940年题词)    (朱德同志 1940年题词)

1942年6月,经军委参谋长叶剑英批准,中国医科大学药科系划归卫生材料厂,命名为“八路军医科学校”。这应当是我党我军在制药领域内最早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范例。

1943年初,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向局部反攻阶段,工厂迁到延安城东50里延河畔的姚店张儿村。这一阶段,卫生材料厂积极配合抗日战争,可生产药品器材200余种,全力供给前线,为我军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侵占延安后,平毁了卫生材料厂。全体人员背上简单行李在作战部队的保护下,辗转前行,历时3个多月,工厂东渡黄河,迁址山西省临县碛口附近的南圪凹和招贤镇。

1949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卫生材料厂奉命南下。4月迁址晋南汾河畔的新绛县泽掌镇,与先期到达晋南的晋缓军区卫生试验所和晋绥军区制药厂合并。根据贺龙同志指示,更名为“西北人民制药厂”,隶属西北军区后勤卫生部领导。

1938年到1949年的11年中,卫生材料厂的全体成员以自己亦军亦工的双重身份和艰苦卓绝的创造奉献,为解放区军民提供了必需的药品和救护卫生材料,尽最大努力为人民战争提供了必需的药品保障,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前企业的反复辗转、五次迁址,既见证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更见证着人民战争节节胜利的进程。

第二篇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崛起的西安制药厂

1952年11月,企业迁到西安市西郊;1953年8月更名为“国营西安制药厂”。

1958年,全厂大搞群众性科学试验活动,大力发展原料药生产。西安制药厂只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就搞起了金霉素小车间。从此,企业开始了抗菌素生产。

1962年2月,企业改为省属企业,厂名改为“陕西省西安制药厂”;1964年11月,又转由国家化工部领导,1965年月更名为“中国医药工业公司西安制药厂”。为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由中央批准、化工部直接领导,投资400多万元,在企业布局了四环素扩建工程,建设年产四环素碱110吨的生产线,是企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项目,为企业以后的生产发展奠定了基础。

_20210618095111

(1962年 陕西省西安制药厂旧址)

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全厂大部分车间停工停产,直到1969年才正式恢复生产。期间,企业又移交回陕西省,定名“陕西省西安制药厂”。

1970年,企业发动群众,集中全厂力量建成了红霉素生产车间,一次试车成功,填补了我国西北地区红霉素生产的空白。同时,不断革新改进四环素生产,痢特灵、草酸原料投产。1974年,舒络片和红霉素乳糖盐酸针剂试制成功并投产。1977年,西安制药厂被评为“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企业”。

在计划经济时期,西安制药厂经历了50年代的建设、60年代的曲折、70年代的复兴,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骨干制药企业,被列为国家在西北的大型重点医药生产基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篇章  改革开放浪潮中搏击的利君企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市场经济春潮涌动。特别是80年代,中国医药产业发展进入的黄金时期,医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起来。80年代初期的西安制药厂,也在这种大好形势下,生产经营稳健前行。但80年代中期,由于主要产品四环素连续四年污染噬菌体,再加上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步伐,效益开始下滑,出现严重亏损,企业发展陷入低谷。

疾风知劲草,时任西安制药厂领导班子及时转变经营思路,面对严峻现实,从根本入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寻找走出困境的出路。通过产品创新,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使一个地处西部净资产只有2100万的亏损企业凤凰涅槃,重获新生。

抱着一定要创出自有名牌产品的强烈信念,1992年4月,西安制药厂提出“利菌沙”大开发方案并组织实施。1994年,“利菌沙”更名为“利君沙”。“利君沙”这一产品不仅拯救了陷于困境的西安制药厂,还为老药厂带来了勃勃生机。

企业的良性发展,不仅使西安制药厂知名度提高,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也使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8年,通过资本运营,企业利用“利君”品牌已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通过兼并、股份制等形式进行资产扩张,在建厂60周年之际组建了利君集团,实现了集团化运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利君集团亲笔题词“发扬延安精神,振兴民族药业”,给企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和巨大鼓舞。

_20210618095047

(江泽民同志  1998年题词)

实现了集团化运营的利君企业看到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2003年入股陕西利君恒心堂药业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陕西利君现代中药有限公司”),开始布局中药研发生产。

利君现代中药公司具有近400年的历史,前身“恒心堂药庄”与北京“同仁堂”浙江“胡庆余堂”、广州“陈李记”并称四大药庄。公司以弘扬传统中药为己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紧紧抓住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三个关键环节,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基源稳定、质量可靠的GAP生产基地,形成了以自营控销为主体、总经销为补充的基本营销模式,妙济丸、蠲痹抗生丸、沙苑子等产品已在国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利君中药”品牌影响正在不断扩大。

_20210618101659

(利君现代中药生产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君企业逐步形成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实现了扭亏为盈、推进了品牌战略,企业保持了超常发展,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期间,确立了“六大创新”和“五大战略”,企业真正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第四篇章  新时代转型发展的利君企业

2004年,按照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经省政府批准,利君集团公司核心企业利君制药公司开始实施“国有资本退出、境外投资者引进和香港主板上市”三位一体的改制。2005年,利君制药公司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在国有资本退出后,利君集团公司保留中药生产、医药经营、动力供应等产业板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健康中国”作为全面建设成小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快利君集团公司发展,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市场调研,联系企业实际,对利君产品结构、组织架构等进行系统调整,初步形成了以特色中成药、古代经典名方、院内制剂研发与生产,大输液建设生产,医药物流网络建设,医药连锁经营为主的发展方向。

_20210618130504

(利君康乐制药大输液生产线)

为加快国有企业战略合作,提高市场竞争力,2019年9月28日,中陕核工业集团与利君集团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资产重组后的利君集团公司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与上下游企业的产业融合,提升大健康产业价值链各节点的利润空间,为实现利君集团公司高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忆往昔坎坷兴业路,看今朝昌盛换新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我们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回顾了利君企业走过的83年,从厂史的学习中了解到老一辈利君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辛苦耕耘、勤俭办厂的创业历程。今天的利君人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持续变革创新,不断创造产品、创造市场、创造品牌,创造一代又一代利君忠实消费群,把利君的市场做大做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未来的利君人将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十四五”期间,利君集团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现“22345”目标为任务,持续深化企业改革;以做强做优做大西安市国有企业为核心,以项目引领为抓手,优化各板块市场布局,努力打造省内一流健康制造企业,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